2018·研学旅行与文旅产业融合研讨会在常熟举办

2018-10-19 09:16:41来源:海外网
字号:

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探析

在市场火爆的当下,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,但研学与营地教育活动取得的效果却参差不齐。市场上有些研学旅行出现内容简单、形式单一等问题,“只旅不学”、“只学不旅”的情况成为被诟病最多的问题之一。研学旅行需要体现教育价值,因此,如何因地制宜的进行课程设计便成为重中之重。

对此,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振民表示,研学旅行避免“游而不学”和“游而少学”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,课程设计是研学营地教育的核心内容,课程理念反映的是教育理念,要重视课程研发,完善课程评价体系。当前研学设计要么是课程要素的缺失,或者是仅仅停留在走一走、看一看的浅表层体验层面,或者是以景点的了解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,难以达到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。

因此,王振民认为,教育、文化、旅游行业跨界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快,传统的教育边界被打破,我们要做到三个转变,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,将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,将课程资源转化为学习成果。

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秘书长杨春良表示,研学旅行就是以旅游为载体,以学习为目的,自然要强调课程的设计问题。目前在国内研学旅行场馆活动中,很多机构做研学旅行仍然普遍存在“眼睛课”、“耳朵课”、“娱乐课”,也就是“有游无学”的状况。

场馆作为研学旅行中的重要场景,场馆课程如何设计才能成为有效的研学旅行活动?杨春良认为,有效的场馆活动需要具备六方面的特质,第一点,以学生为中心;第二,寓教于乐,注重实践,多感官的参与活动方式;第三,自主、自导、互动的学习方式;第四,创设具有现场感或者虚拟实景的学习环境;第五,生活化的学习途径;第六,合理引入信息化、电脑化、科技化的学习媒介。

中少童行总经理马志宇表示,研学旅行如果过于强调旅行就会忽视教育的本质。他认为,研学旅行的课程特征必须具备践行性、开放性、体验性以及综合性。

营火国际创始人、总裁徐海森认为,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营地需要具备有四个属性,第一是教育属性,第二是娱乐属性,第三是神秘属性,第四是经济属性。他表示,中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,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大自然资源,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,用不大的投资,将现有的旅游景区、园林、公园等转变为用于教育的营地。

虽然目前国内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,但在政策的不断倾斜下,市场前景被看好。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、旅游企业纷纷进入市场,但如何解决目前行业痛点以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成为难题。本次研讨会汇聚众多专家、业内观点,通过集中研讨、学习交流,多角度解码我国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的发展路径,以期促进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向更加成熟发展,推动旅游+教育融合发展并走向“共享共荣”。

责编:张禄、邵宇

  • 路过

新闻热图

海外网评

国家频道精选

新闻排行